不同企業的現狀是:
1、沒有實施PDM或標準化的企業,往往裝配體中不加入緊固件,僅僅在生成BOM的時候,人工數出需要的緊固件規格、數量,手工填寫到BOM表中,甚至只是根據類似項目,粗略估計一個數量;
2、已經實行PDM或者標準化的企業,往往有企業設計庫,可以從庫中裝配緊固件,確保屬性準確、數量準確,但這往往耗費比較多的人力,并且導致操作性能下降。
目前幾乎所有產品設計,都離不開緊固件(包括螺釘、螺栓、墊片、螺母等),而且緊固件的數量相當的多。雖然緊固件的添加大多數情況下無需重新建模,只需要使用Toolbox庫或其他庫直接拖拽就行,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問題:
1、標準件庫的建立和維護,工作量大,多人協作共享容易出錯
2、包含大量緊固件的裝配體,00占用更多計算機資源,導致性能下降
3、緊固件屬性不規范,導致明細表信息不完整、不準確
4、人工裝配緊固件耗時耗力,純屬重復勞動,而且容易出錯
很多用戶詢問,能不能不用裝配緊固件,也能統計出明細?能不能實現自動裝配,將工程師從重復操作中解放出來?這些想法,往往被認為不可能實現,并經常被人認為想法太幼稚。可是,這些想法很好呀,萬一實現了呢?
設想,如果無需裝配緊固件,而又能統計出緊固件的類型和數量,那么上述問題就全部解決了:消除了大量重復操作、避免了電腦性能下降、BOM信息確保準確、庫的維護工作大量降低。
但是,有些產品需要通過緊固件來檢查干涉,以及驗證操作空間,仍然需要將緊固件裝配上,那么,如果能實現自動裝配,該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。
上述設想幾乎完善的解決了問題,并且實現了自動化。那么,為了這個效果,工程師還要為緊固件做哪些工作呢?
1、螺釘孔一定是要打的,否則無法出圖加工;
2、緊固件的類型、規格以及是否需要墊片也是要定義的,否則神仙也不知道你腦子里是怎么想的;
3、你需要點擊一個專門的按鈕命令,所有需要的信息,直接選擇而不是手工輸入。
我們設想一下操作過程:
零件已經設計完成,在需要打孔安裝緊固件時候,點擊一個“打孔按鈕”,彈出一個窗口,這個窗口中,可以選擇緊固件類型、規格,以及可以勾選墊片、彈簧墊、螺母,選中之后,在打孔位置點擊一下鼠標.當然,并不是每個孔都需要對應緊固件,那么,無需對應緊固件的,你按平時的方式打孔即可。
當產品設計完成之后,你打開總裝,點擊一下“生成明細”按鈕,那么整個產品的BOM表就生成了,包括所有的緊固件,即使你的產品中沒有安裝一個螺栓!又或者,你擔心干涉問題以及裝配空間是否足夠,那么就請點擊“自動裝配緊固件”按鈕,這時候,你可以閉目養神一00,所有需要的緊固件,00自動裝配到你的裝配體上,當然一定是按照各個子裝層級裝配的,而不是僅僅裝配在總裝上。
不用擔心,你使用陣列、鏡像生成的孔,對應的緊固件00漏掉;也不用擔心,定義了緊固件的孔沒法修改;更不用擔心,程序00統計錯誤。
那么在打孔時,彈出的選擇窗口,怎么保證你要的標準件都具備,不需要的不要出來干擾你,并且生成BOM的屬性符合企業要求。這些都是需要事先定制好的,而且以后還可以方便的進行維護(添加、修改、刪除等)。定制的方法,就是將你需要的緊固件,按格式要求列舉到Excel中,進行一鍵導入即可。當然也可以在管理窗口界面進行單個維護。
對于想自動裝配緊固件的企業,沒辦法,你要將緊固件模型也準備好,雖然也可以讓程序自動生成,但這樣真的沒必要,效率太低、投入產出比不合適、維護成本高。
標準件增強工具操作實例
1、本裝配體沒有安裝任何標準件:
相關評論 共0條